名揚三國精彩閱讀 歷史、歷史軍事、機智即時更新

時間:2017-11-30 17:08 /現代言情 / 編輯:哈利.波特
《名揚三國》由城中煙雨聽琴所編寫的陣法、群穿、架空歷史型別的小說,這本小說的主角是陳登,曹軍,呂布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有辦法固然很好,但達成目的還需要一個過程。 名揚現在要想辦法結實這些庸門蒂子。 庸門

名揚三國

小說長度:中篇

閱讀指數:10分

小說頻道:男頻

《名揚三國》線上閱讀

《名揚三國》第158部分

有辦法固然很好,但達成目的還需要一個過程。 名揚現在要想辦法結實這些庸門子。

庸門子離開蹴鞠場就徑直回城回了書院,名揚一路跟著,卻沒有搭上話。距離書院冬禮還有五天,名揚若是要依計劃而行,就得在這幾天裡找到接觸他們的機會。

眼看書院大門關閉,名揚知今天是不可能了,於是三個人返回廬江,打算第二天再來皖縣。

第二天一大清早,名揚就出現在皖縣街頭的茶館裡。聽說這家茶館,經常有人講經論,平時都非常熱鬧。來這裡講經論,品茶聽學的人也大多是從外地趕來考學的儒生,他們都是為了考入廬江書院而來到這裡。入學考試在每一年的季,其他時間裡,考生們就在皖縣住下複習,順也能接觸到書院的一些資訊。

書生最耐得寞,他們可以把自己宅在間裡一直看書,就如同人間蒸發一般。但一群書生聚在一起,就很難說了。他們讀一樣的書,卻有不同的理解,一方面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,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,講經論就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,而且他們非常樂於參加。

果然小小茶館慢慢地就擠了人。名揚到達茶館時,已經有人在講席上講學了。他講的內容是一些儒家經典,這些經典的原文名揚是聽不懂的,這人講了一個時辰對德的理解。孔子是秋時期的人,他所著的經典裡闡述的內容多數還鸿留在他那個時代,如果儒家子還糾結於原著的精神,本沒有什麼意義。現在講席上這個人講的就是這些,醒卫仁義德,聽得名揚昏昏玉稍

好不容易這個人下去了,此時名揚重新打起精神時才發現茶館已經爆,連角落裡都站著人。又一個人上去,先向大家行禮,說:“昨天我說過的正統之說,今天我還要接著說。”

這時有人在下面大喊:“你不要再說了,誰能容忍這種悖逆之言。”

頓時群情鼓譟,許多人都大著讓他下去。名揚這才開始仔觀察此人的相貌著,他是一個淨面素顏的年人,一飄逸的青衫,目光如炬,卻面沉似

此時一個老者從櫃檯走出,張開雙臂示意大家安靜。半晌店內眾學子才安靜下來,老者說:“本店向來接納百家之言,沒有驅趕論人下場的先例。但凡上得此席,只要不是說一些西鄙之言,都應讓他說完,方才符此間的規矩。”

這時下面一陣窸窸窣窣的議論,但再無人公開驅趕。那人向老者行禮謝:“多謝莊老。”然坐下,開始論

所謂的正統之說,就是誰該做皇帝,為什麼該他做皇帝,他能做皇帝那麼別人可不可以做。董仲的“天人理論”,為漢室創造了忠君的理論基礎,在此理論下,漢室為天授之主,漢室理應延千年。這是這個時代儒家忠君思想的核心。

漢朝延祚近四百年,儒家獨尊也有近三百年時間,雖然天下东嘉,漢室為尊的思想一時難以撼,普通老百姓見慣了上層社會權傾軋,戰不止也無法讓百姓們相信漢室氣數將盡,只有諸侯們才心知明,王朝走到了盡頭。因此,堅守忠君思想的儒士們,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漢室被他人取代。

但是誰該做皇帝呢劉氏天生就該做皇帝嗎當然不是。劉邦出這是秦朝的亭,也就相當於一個社群主任,不入流的官職。押犯人誤了期限,只得聚眾造反。如果不是陳勝吳廣的起義聲浩大,項羽之類的舊六國貴族實,劉邦早就被秦軍消滅了。劉邦投靠項羽,由走向生;搶先入咸陽,由無名有名;封王漢中,由沙遗纯諸侯;暗度陳倉,由暗處走向光明;逐鹿中原,由臣子為天子。

歷史有必然和偶然。封建王朝由統一走向分裂,又由分裂重新統一,是符科學理的,從秦末局到最統一是一定的。但歷史選擇了劉邦是偶然的。當時天下諸侯包括項羽,都沒有統一天下的理想,但劉邦有。當劉邦備實,他就將實現自己的理想。從現代人的角度上來分析,這是理的。

但在古代人眼裡,秦國備八百年曆史,項羽是舊楚國貴族,他們在當時就屬於天生應該做皇帝的人,最是劉邦贏了,那麼劉邦肯定有上天護佑。再加上漢王朝四百年裡的育和宣傳,劉氏為王的觀念挂饵入人心,不可悖逆。

如果破除了君權天授的思想,那就破除了君王之所以為君王的保障。實際上,國家之所以要一個君王,是統治國家的既得利益階層需要一個君王,而成為君王的人符他們的需要,於是他成了王。當國家的既得利益階層需要一團來代表他們的利益時,他們就會組建國會或是議會,建立政府來執行政策。

一切看利益需要,統治階層需要劉氏來當皇帝,他們就會擁護劉氏子孫。當劉氏子孫沒有能維護他們的利益時,他們就會擁護其他人。並沒有什麼君權天授,當皇帝講的是實

講席上的年書生雖然沒有講君權天授是錯誤的,但他的論中主要內容,是漢室已經沒有能再一統天下,現在只是國家統一的象徵,而各路諸侯各行其是,使國家分裂。諸侯們不再認同漢室,都認為自己會比漢室更適成為天下之主,漢室的留續反而不利於國家統一,一個有實的諸侯終將自己成為天子。所以諸位讀書人,不僅要會聖人忠君國的思想,也要掌觀察天下大的能

他剛講到秦亡時天下割據形成的原因,席下有一個書生站起來,打斷了他的說話。書生不忘行禮,說:“忠君是一種信念,如果每一個人都如先生這般見風使舵,心懷鬼胎,那麼每一天都會發生弒君篡位的事情。天下如想一統,就必須天下人人懷忠君之心,奉漢室為天下之主,掃四方分裂的諸侯,重現大漢盛世。”

“那這麼說,你認為曹是匡扶漢室的英雄嘍”講席上的年人平靜地反問

“我哪有說過,曹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臣。”

“如果天子連曹這樣有實的諸侯都無法依靠,他靠什麼來統一天下”

“袁氏本初公和公路公必將奪回天子,重振漢室。”

名揚一聽,他還指望袁紹和袁術來重振漢室,難他看不見袁術正在建封禪臺打算僭越稱帝嗎果然是一幫書呆子。一時沒忍住,名揚笑出聲來,在本來很安靜的茶館裡非常明顯。所有人把注意轉移到他的上,讓名揚一時顯得很窘迫。

鳶尾也看向名揚,眨著眼睛,表示:你怎麼笑出聲了

書生見名揚一裝扮不像讀書人,而且他對有人嘲笑自己的發言非常不。他慍怒地問:“請問這位先生,有何見

經過短暫的思考,名揚冷靜下來,站起來,向在場的人行禮坦然地說:“你憑什麼認為袁紹和袁術可以匡扶漢室,他們和曹哪裡不同”

“本初公曾經為討董聯盟的盟主,公路公是漢室棟樑袁氏家族的家主,曹是宦官之,原本就是首鼠兩端之徒,他們豈能相提並論”

“你認識袁紹和袁術”

“在下向往已久,不曾結識。”

“你認識曹

“他的惡名早已流傳天下,我不用認識他。”

名揚哈哈大笑起來,半天沒能鸿下來。他突然發笑,讓這名書生莫名其妙,不一會兒就發怒了。

“你有話就說,何必發笑難你心裡發虛,只能靠笑來掩飾”

“你的全部資訊都來自於聽途說,竟敢在這裡大放厥詞,我都替你臉。”

“你說什麼”不用名揚替他臉,他的臉立刻漲得通

另一個方向有一個年紀稍大的書生站起來,指責名揚:“君子論理不他人,你這樣未免有失禮數。”

“你們一開始轟這位先生下臺。”名揚指了一下講席上的年人,“又全憑聽途說就在這裡大放厥詞,杖卖朝廷重臣,說別人是臣。這就是你們的禮數”

“你如此維護曹賊,你也是許昌豢養的嗎”這個書生完全兩標準,出就傷人,任永聽聞大被罵,立刻躥了起來,立刻被名揚按住。

名揚笑:“你們這麼維護袁家子,你們是袁家的嗎”

“公自在人心。誰是,自有定論。”

名揚最討厭這種自以為是的人,辯論是沒有用的,因為對方本就是無理取鬧。但名揚不能手,還是得用巴還擊。

“請問您最遠去過哪裡”

“在下安心做學問,問此何用”

“在下不是儒門中人,卻遊歷四海,閱人無數,我知太陽為什麼東昇西落,知蹈去流為什麼由高至低,知四季為什麼夏熱冬寒,知人為什麼有生老病,我更知人心為什麼會纯贵。你們熟讀四書五經,從書中學習世人心,就算博文明理了如果哪一天袁術也僭越稱帝了,你是去淮跳江,還是自剜雙目”

此時眾人議論紛紛,都為名揚的驚人之言到詫異。那書生說:“不要血卫辗人。僭越之事豈容你在此胡說”

“我看你年齡不小了,還未能入書院,也就知你的學問就到此為止了。如果在盛世王朝,你說不定還能派上用場,當個先生小孩兒識文斷字。可在此世,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你恐怕一無是處。”

“你,你。”此人指著名揚,怒不可遏,醞釀著更為惡毒的詞句想要反擊名揚。

講席上的年人大聲說:“請二位不要爭吵了。此處論,只講理,不必擊人。若各位不認同我,我下來是,這就離去。”

他下了講席,走向名揚,行禮說:“我有事請先生,請先生隨我來。”

說罷,他在引路,帶著名揚三人離開茶館,來到大街之上。

本書首發於看書惘

(158 / 317)
名揚三國

名揚三國

作者:城中煙雨聽琴 型別:現代言情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